研究开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是指企业开发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由审计公司针对研发费用出具的审计报告。
研发费用审核的范围、审计要点及归集和分摊方法:
⒈人员人工
⑴人员及范围。从事研究开发活动人员(也称研发人员)全年工资薪金,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其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⑵审计要点。检查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管理费用明细账,全年各月份工资表,全年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资料,结合研发部门人员名单,确定研发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是否真实,计算是否准确。对受雇的科研人员累计实际工作时间要有在183天以上证据。
⑶归集和分摊方法。对企业存在多个研发项目的,还要按实际参与的项目进行归集,若研发人员同时参与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应按统计的工作量进行分摊,无工作量统计的,则选择当期各项目直接投入占总投入比例进行分摊。
⒉直接投入
⑴范围。企业为实施研究开发项目而购买的原材料等相关支出。如:水和燃料(包括煤气和电)使用费等;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模具、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简单维护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等。
⑵审计要点。检查管理费用、原材料明细账、原材料购入、发出、结存明细表、相关费用分配表等,确认其结转研发费用的合理性及金额的准确性。对于直接购入的能源、材料则检查购入的发票、运输单据、入库单、领料单等,确认其真实性及与研发的项目相关性。
⑶归集和分摊方法。一般为直接计入,对动力费用、共同使用的模具、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等按各研发项目使用的工作量等可行方法计算后计入。
⒊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
⑴范围。包括为执行研究开发活动而购置的仪器和设备以及研究开发项目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用,包括研发设施改建、改装、装修和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
⑵审计要点。检查固定资产明细账、长期待摊费用明细账,检查被审计单位年度新增固定资产及长期待摊费用的发票、固定资产的申购单、入库单、验收单,实地查看该部份设备,确定其是否真实存在,是否用于研发。复核各项折旧、摊销的准确性。对购入时已计入研发费用的是否重复计提折旧。
⑶归集和分摊方法。属于多个项目使用的,按各研发项目使用的工作量等可行方法计算后计入。
⒋设计费用
⑴范围。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构思、开发和制造,进行工序、技术规范、操作特性方面的设计等发生的费用。
⑵审计要点。检查管理费用明细账——研发费用明细科目,检查设计费用支出的发票,付款申请审批单据,确认其费用发生的真实性及金额的准确性。委外设计费需查看合同、协议等。
⑶归集方法。一般不会有共同费用,可直接计入。
⒌装备调试费
⑴范围。主要包括工装准备过程中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研制生产机器、模具和工具,改变生产和质量控制程序,或制定新方法及标准等)。
⑵审计要点。为大规模批量化和商业化生产所进行的常规性工装准备和工业工程发生的费用不能计入。
⑶归集方法。一般不会有共同费用,可直接计入。
⒍无形资产摊销
⑴范围。因研究开发活动需要购入的专有技术(包括专利、非专利发明、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所发生的费用摊销。
⑵审计要点。检查无形资产明细账、管理费用明细账,检查无形资产购入发票、付款凭证、专有技术证书等资料,确认其真实性及摊销金额的准确性。
⑶归集和分摊方法。属于多个项目使用的,按各研发项目使用的工作量等可行方法计算后计入。
⒎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
⑴定义。是指企业委托境内其他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转制院所、技术专业服务机构和境外机构进行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成果为企业拥有,且与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紧密相关)。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的发生金额应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确定。
⑵要求。认定过程中,按照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发生额的80%计入研发费用总额。
⑶审计要点。检查管理费用明细账、与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相关的明细账,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的合同或协议,检查发票、付款凭证,确认其发生的真实性及金额计算的准确性,是否是关联交易。
⑶归集方法。一般不会有共同费用,可直接计入。
⒏其他费用
⑴范围。为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如办公费、通讯费、专利申请维护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等。此项费用一般不得超过研究开发总费用的10%,另有规定的除外。
⑵审计要点。检查管理费用明细账,费用分摊表,确认费用支出与研发项目的相关性及费用分摊的合理性。关注其他费用金额不高于研发费用总额的10%。
⑶归集和分摊方法。单个项目发生的直接计入,属于多个项目的,按各项目直接投入占总投入比例进行分摊,若费用较小则可直接计入某项目。